摘 要 目前全国各大文物景点都禁止拍照,主要原因是防止拍摄设备的闪光灯对文物造成破坏。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将简要介绍一种文物展示柜,从其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特点去说明该展示柜是如何防止闪光灯对文物造成的破坏的。
1、研究背景
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会通常都会悬挂禁止拍照的标志,用于保护参展文物,避免一些不可逆的破坏。主要原因是日常拍照时的闪光灯光谱范围覆盖红外光、400至700纳米的可见光和低于400纳米的紫外光。其中紫外光对文物造成的破坏最大,由于紫外光能量相对较大,容易被照射物体吸收,从而造成变质。红外光虽然能量较低,但因其特性产生的热效应会使古玩字画中的纸张、木制品等富含纤维的部分加速脱水开裂。
由于古代文物大多包含木材、植物、丝绸等物质,这部分物质属于高分子结构,均含有纤维素或蛋白质,所以极易在光和电的影响下发生结构的损坏造成变质。展物中的编织物、陶瓷和建筑表面的染料、彩漆也会在光照下发生褪色、变色等问题。根据相关研究发现,波长为365纳米的紫外光对古代常用染料中的靛玉红有明显的降解作用,且使用无机颜料的字画也容易受到闪光灯的影响,比如,文物中常见的亮黄色颜料,因其含有硫化镉会在可见光作用下被渐渐被氧化成硫酸根,最终造成褪色、变色。因此,对于文物中的木质建筑物、字画、丝绸制品、壁画等文物及其他对光照敏感的藏品,应禁止使用闪光灯拍照。然而,博物馆参展活动中的不文明情况时有发生,由于人力物力等客观问题,偷拍现象防不胜防,给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由于难以制止使用闪光灯拍照,极易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破坏,现有技术难以解决这一难题。